“衡水湖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衡水湖從煙波浩渺到徹底干涸,非常有幸的是,衡水經過這樣一個慘痛的經歷之后,又重新恢復了濕地,希望能重視自然歷史演變的痕跡,不再重蹈覆轍,從而走向新的生態文明!2017年9月3日,清華大學建設管理系副教授、工程擔保與建筑市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鄧曉梅鄧曉梅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介紹衡水湖的發展歷程中說到。研討會上,鄧曉梅發表題為《衡水湖——如何譜寫人與濕地的新篇章》的主題演講。
把屬于濕地的還給濕地

鄧曉梅是“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及世界銀行援助項目“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發展戰略規劃”項目負責人,對衡水湖有很深的研究。她認為,衡水湖是一處凝聚著悠久的自然與人文歷史的華北代表性平原濕地,是一部濕地人文歷史的天然教科書,是一處與人類活動有密切關系的特殊類型濕地的保護與發展的試驗場!皩@類濕地的保護與發展作出的嘗試,對我們國家整個生態文明建設有很重要的示范作用!
鄧曉梅提出對衡水湖保護的建議:以自然濕地完整的功能恢復作為衡水湖保護的終極目標。對于這個終極目標,鄧曉梅認為應該強調兩點:一是把屬于濕地的還給濕地,恢復自然濕地的邊界。二是強化濕地的“腎”功能,增進水、土壤、空氣、陽光之間的物質能量動態交換,維護生態鏈相生相克的動態平衡。
濕地周邊的城市規劃要留白

鄧曉梅介紹,之前,為了接近衡水湖,衡水市曾提出要發展城市“金三角”,向南發展。她的團隊進行了三維建模地形分析,得到的結論是城市選址的位置在原來濕地范疇內。一旦發洪水,整個新建城區將被淹沒。最終他們說服衡水領導,把衡水濱湖新區建在衡水湖東邊,讓當地能夠做到保護和發展能相協調,目的是把發展空間留出來!鞍褜儆谠瓉硖烊粷竦氐牡胤,雖然還沒有恢復蓄水,但是未來可能修復的地方留白!编嚂悦氛f,“我們設想,如果把滏陽新河北大堤打通,原來的濕地就恢復了,衡水湖不僅有東河、西湖,還會有北湖,這才是真正衡水湖的面貌。如此,衡水湖的價值就會大大的提升,水面面積會超過100多平方公里!
鄧曉梅希望衡水湖能夠堅定當時她們團隊給的建議,把發展重點放到濱湖新區,遠離有地質災害風險的地方!叭绻O想能實現的話,衡水湖經過人工改造之后,可以把水分成不同的區域,在內部實現小流域循環。終有一天,衡水湖也可以通過人工管理來實現更有活力的完的整濕地功能!
鄧曉梅建議,增強濕地保護應該從五個方面著手,一是理順濕地資源產權關系;二是調整行政區劃,以天然濕地范圍為界,將衡水湖納入統一的行政管理;三是將濕地保護成效納入政府工作考核;四是強化公眾參與的促進力度;五是強化濕地文化全方位滲透。
將水和城之間的關系協調好
對于衡水濱湖新區建設,鄧曉梅認為,核心思想是要協調好水與城的關系。她提出了提兩點建議:一是建設與濕地相融的生態之城,二是建設與傳統精神相融的文化之城!鞍盐蘸眠@兩點,就能夠把水和城之間的關系協調好!
關于建設與濕地相融的生態之城,鄧曉梅說,要做到創造而不索取,留白而不添亂!叭绻氩磺宄趺唇ǖ脑,該留的要留下來,為以后的規劃打下良好的基礎!睂τ趥鹘y文化精神的傳承,鄧曉梅認為應該做到天人合一,同時內斂包容、積極進取。